首页 > 儿科

新生儿睡觉总是哼哼唧唧四肢乱动的原因是什么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睡觉总是哼哼唧唧四肢乱动的原因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睡觉哼哼唧唧四肢乱动可能由生理性惊跳反射、浅睡眠周期、胃肠不适、低钙血症等原因引起,家长需观察伴随症状并及时调整护理方式。

1. 惊跳反射:

新生儿神经系统未成熟,突然的声音或触碰可能引发莫罗反射,表现为四肢突然伸展后蜷缩。建议家长包裹襁褓或使用睡袋减少惊跳,无须特殊治疗。

2. 浅睡眠周期:

婴儿浅睡眠占比高,REM睡眠期易出现面部抽动或哼唧声。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频繁抱起干扰睡眠节律,通常随月龄增长改善。

3. 胃肠不适:

可能与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有关,常伴随吐奶、腹胀。家长需拍嗝后斜抱20分钟,母乳喂养者应减少豆类等产气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西甲硅油。

4. 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能伴夜间啼哭、多汗。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3 400IU,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颗粒、骨化三醇软胶囊。

若持续出现呼吸暂停、面色发绀或喂养困难,需立即儿科就诊排除脑损伤等病理因素,日常可进行抚触按摩帮助稳定神经系统发育。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黄疸应该怎么护理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调整喂养频率、增加日光照射、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蓝光治疗等方式护理。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不成熟、母乳喂养不足、溶血性疾病、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频率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至每天8-12次,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母乳不足时需补充适量配方奶,避免脱水加重黄疸。

2、增加日光照射

每天在早晚温和阳光下暴露婴儿四肢10-15分钟,需避开强光时段并保护眼睛。自然光中的蓝光波段有助于分解皮下胆红素。

3、监测胆红素水平

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扩散范围,若蔓延至手足心或持续超过两周,应立即检测经皮胆红素值。病理性黄疸需每小时记录哺乳量及大小便次数。

4、蓝光治疗

当胆红素超过安全阈值时,医生会采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期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眼部防护和体温监测。

护理期间家长应记录婴儿精神状态、吸吮力及体重变化,避免包裹过厚影响观察,出现嗜睡或拒奶等异常需急诊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