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肺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腿麻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肺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腿麻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肺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腿麻可能与术中体位压迫、局部神经损伤、血栓形成、麻醉反应、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体位、营养神经治疗、抗凝治疗、观察恢复、血管扩张等方式缓解。

1、术中体位压迫

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可能导致下肢神经受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腿部麻木感,常伴有针刺感或蚁走感。术后早期可通过改变体位、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48小时内未缓解需排除其他病因。

2、局部神经损伤

穿刺操作可能损伤股神经或其分支,出现大腿前侧或小腿内侧麻木。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多数患者3-6个月内逐渐恢复。

3、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单侧腿肿痛伴麻木。需立即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必要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4、麻醉反应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期间需监测排尿功能。若持续存在需排查硬膜外血肿,必要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治疗。

5、血管痉挛

导管刺激可能引发血管痉挛影响下肢供血,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伴麻木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静脉泵入罂粟碱注射液,同时进行患肢保暖和被动关节活动。

术后应保持穿刺侧下肢制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下肢15度-20度。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出现持续麻木、疼痛加剧或运动障碍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恢复期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忌烟酒及高脂饮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慢性淋巴结炎治疗

慢性淋巴结炎可通过抗感染、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慢性淋巴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压痛、发热等症状。

1、抗感染

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淋巴结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病毒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以对症支持为主。结核性淋巴结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较长。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用药。

2、局部护理

急性期可对肿大淋巴结区域进行冷敷缓解疼痛,每日2-3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慢性期若淋巴结质地较硬但无红肿热痛,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淋巴结,防止继发感染。合并皮肤破损时需用碘伏消毒液处理创面。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形成脓肿时,需穿刺抽脓后局部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口服液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患者。中药可选择夏枯草膏、清热散结胶囊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制剂。

4、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每次治疗10-15分钟。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炎症物质吸收,适用于病程超过2周的慢性增生型病变。红外线照射可缓解淋巴结周围肌肉紧张,治疗时需保护眼睛免受辐射。物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避免过度治疗。

5、手术治疗

淋巴结活检术适用于经久不愈、质地坚硬或快速增大的淋巴结,可明确病理诊断。淋巴结清扫术用于确诊为淋巴结结核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术后需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恶性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炎需根据原发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和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急性期需限制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淋巴结超声,观察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