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口腔科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好了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好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是否痊愈可通过体温恢复正常、疱疹结痂脱落、食欲恢复、无新发皮疹、精神状态良好等表现综合判断。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症状可在7-10天内自行缓解。

1、体温稳定

手足口病痊愈的首要标志是体温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3天以上。发病初期患儿常出现38-39℃发热,随着病情好转,发热症状逐渐消退。若使用退热药后仍反复高热,或热退后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提示可能合并脑膜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复查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

2、疱疹消退

口腔黏膜、手足部位疱疹完全结痂脱落是重要判断标准。初期疱疹表现为红色斑丘疹,逐渐形成透明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痊愈期溃疡面被新生上皮覆盖,无渗出液和红肿。家长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引发继发感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3、进食恢复

患儿能够正常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口腔疼痛明显减轻,提示病情好转。发病期因口腔溃疡疼痛常拒食,痊愈期疼痛阈值降低,可逐步尝试温凉食物如米粥、蒸蛋。若持续拒食超过24小时伴尿量减少,需警惕脱水风险,必要时静脉补液。

4、无新发皮疹

病程第3-5天为皮疹高峰期,痊愈期不再出现新发皮疹。原有皮疹颜色由鲜红转为暗红,逐渐干燥结痂。臀部、膝关节等受压部位可能出现瘀点样疹,此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与病情活动无关。但若皮疹持续增多伴瘀斑,需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精神好转

患儿活动量、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恢复病前水平是重要参考。急性期因发热和不适常表现烦躁哭闹,痊愈期逐渐恢复玩耍互动。若出现精神萎靡、肢体无力或抽搐,可能并发脑干脑炎,需立即进行头颅MRI检查。居家护理期间建议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手足口病痊愈后仍建议居家观察1周,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和家具。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患儿粪便中病毒可能持续排出2-4周,如厕后需彻底洗手。托幼机构儿童需持医疗机构开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艾灸后浑身出斑点

婴儿艾灸后浑身出斑点可能与过敏反应、热刺激或皮肤感染有关,建议立即停止艾灸并就医检查。

艾灸产生的烟雾或艾绒可能含有致敏成分,婴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接触后易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或风团,可能伴随瘙痒。热刺激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若艾灸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皮肤烫伤样红斑。操作时未严格消毒或婴儿皮肤有微小破损时,艾灸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出现红色斑疹或脓疱。

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艾灸烟雾中挥发性物质的敏感性可能高于成人,部分婴儿对艾草成分存在特异性过敏反应,可能快速出现全身性斑疹。早产儿或湿疹患儿皮肤更脆弱,轻微热刺激即可导致炎性介质释放,形成弥漫性红斑。某些遗传性皮肤病患儿接触艾灸后可能出现特殊类型药疹,表现为环形或靶形红斑。

发现斑点后应立即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抓挠,记录斑点形态变化与出现时间。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暂停食用辛辣食物,保持婴儿衣物透气。后续护理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可选用医用凡士林保护皮肤屏障。任何外用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涂抹药膏或继续艾灸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