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常规隐血+-有什么危害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常规隐血+-有什么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白晓燕
白晓燕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尿常规隐血+-通常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少量红细胞,虽然这不一定直接指向重大疾病,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以排除泌尿系统疾病、肿瘤或其他严重可能的隐患。对此,应及时就医,发现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1隐血的可能原因及危害:
尿液中隐血的形成主要与三类因素相关:
疾病因素:例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等,这些疾病会诱发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如果长期未处理,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肾功能衰竭。
外伤或运动过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运动性血尿,这种情况通常是短暂的,但需要与病理性隐血区分。
肿瘤风险:膀胱癌或肾癌早期症状之一可能为隐血+,须警惕并进一步检查。
隐血+虽然在尿常规中较常见,但具体危害取决于引发隐血的病因,如恶化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2必要检查及及时治疗:
进一步检查:在初次发现尿常规隐血+时,建议复查尿液或做尿沉渣镜检,以明确是否为假阳性。B超检查、膀胱镜检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筛查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
药物治疗:如果由尿路感染导致隐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或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
手术干预:如检查提示尿路结石且结石较大,则可能需要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术或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预防及生活改善:多饮水可稀释尿液,减少尿路结石和细菌生长的风险;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可能的损伤诱因。
发现尿常规隐血+后不可掉以轻心,即使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也应尽快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如果结合其他异常指标如尿蛋白、酸碱度改变,则可能提示较高疾病风险,更需全面评估和对症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泌尿结石手术方法

泌尿结石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方式治疗。泌尿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水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式,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使其随尿液排出。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2、经皮肾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的肾结石。在腰部建立微小通道,插入肾镜直接取出或粉碎结石。该方法适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无效的情况,创伤相对较大,但取石效果显著。 3、输尿管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直接取出或粉碎结石。该方法无需开刀,恢复快,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4、腹腔镜取石术:腹腔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输尿管结石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建立微小切口,取出结石。该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 5、开放手术取石术:开放手术取石术适用于结石巨大、位置复杂或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通过传统开刀方式取出结石,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能彻底解决问题。 泌尿结石患者在术后应注意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结石排出。饮食上减少高嘌呤、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菠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结石复发。定期复查,监测结石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