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姚伟
姚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消失延迟、异常行为表现等。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

1、运动发育迟缓

患儿可能出现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等运动里程碑延迟。正常婴儿3个月可抬头,脑瘫患儿可能超过6个月仍无法稳定抬头。运动发育迟缓可能与大脑运动皮层或锥体束损伤有关,需通过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平衡练习等改善。

2、肌张力异常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僵硬,换尿布时双腿难以分开;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松软,抱起时头部后仰。肌张力异常与基底节或小脑损伤相关,可通过水疗、按摩等物理治疗缓解。

3、姿势反射异常

常见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持续存在,头部转向一侧时同侧伸展、对侧屈曲。正常婴儿4-6个月消失,脑瘫患儿可能持续存在。姿势反射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需通过Bobath疗法等专业康复手段纠正。

4、原始反射消失延迟

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本应在生后数月消失的原始反射持续存在。握持反射超过5个月未消失可能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发育。原始反射延迟与脑干功能成熟障碍有关,需进行手功能训练促进神经代偿。

5、异常行为表现

包括喂养困难、易激惹、异常哭闹或过度安静等。部分患儿吸吮吞咽协调性差,进食时频繁呛咳。这些表现可能与脑干功能受损相关,需调整喂养姿势并使用特殊奶嘴,严重时需鼻饲喂养。

家长发现婴儿存在上述任一症状时,应及时到儿科或儿童康复科就诊。早期干预包括定期评估发育水平、坚持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及家庭环境改造。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在安全范围内自主活动,同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定期随访神经发育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肌红蛋白高一定心梗吗

肌红蛋白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梗,可能由剧烈运动、肌肉损伤、肾功能异常、心肌炎、横纹肌溶解症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后,肌肉组织受损可能导致肌红蛋白短暂升高。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即可缓解。 2、肌肉损伤:外伤或肌肉拉伤可能导致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轻度损伤可通过冰敷、休息和局部按摩缓解,严重损伤需就医处理。 3、肾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肌红蛋白代谢障碍,使其在血液中积累。改善肾功能需控制血压、血糖,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4、心肌炎:心肌炎可能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导致肌红蛋白升高。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和营养支持。 5、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严重的肌肉损伤,可能导致大量肌红蛋白释放。治疗需及时补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肌红蛋白升高时,建议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综合判断病因。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若肌红蛋白持续升高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