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抑郁症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等类型。
1、重性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抑郁症类型,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自责或自杀念头。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脑内神经递质失衡、长期压力等因素有关。治疗通常采用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配合心理治疗。
2、持续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又称恶劣心境障碍,症状比重性抑郁障碍轻但持续时间更长,至少持续两年。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状态,伴有自我评价低、疲乏无力、睡眠或食欲改变等症状。这种类型抑郁症往往与性格特征、慢性压力、适应不良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药物。
3、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是双相障碍的抑郁期表现,症状与重性抑郁障碍相似但会交替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史,脑内神经递质波动明显。治疗需谨慎使用抗抑郁药,通常以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为主,避免诱发躁狂发作。
4、季节性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多在秋冬季节发作,与日照减少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嗜睡、食欲增加特别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体重增加以及社交退缩。光照疗法是主要治疗手段,也可配合使用安非他酮缓释片等药物。症状常在春季自然缓解。
5、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发生在分娩后,可能与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分娩压力、育儿焦虑等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过度担忧婴儿健康、自责甚至出现伤害婴儿的念头。治疗需考虑哺乳安全性,可选择舍曲林片等哺乳期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需要家庭支持和社会心理干预。
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注意均衡饮食营养摄入,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如症状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定期复诊对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