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胳膊脱臼手麻可能与神经压迫、血管损伤、局部肿胀、韧带撕裂、骨折等因素有关。脱臼后关节错位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或血管受压,引发手部麻木感,需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神经压迫
脱臼时关节移位可能直接压迫臂丛神经或尺神经,导致手部感觉异常。患者常伴有触电样疼痛或针刺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肌肉无力。需及时复位关节解除压迫,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恢复。
2、血管损伤
关节脱位可能牵拉或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影响手部血液供应。表现为皮肤苍白、温度降低伴麻木,桡动脉搏动减弱。复位后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血塞通片改善循环,监测末梢血运情况。
3、局部肿胀
脱臼后软组织损伤引发炎性水肿,可能间接压迫神经血管束。可见关节周围明显膨隆,皮肤发亮。急性期应冰敷15-20分钟/次,抬高患肢,遵医嘱口服七叶皂苷钠片消肿,避免热敷加重症状。
4、韧带撕裂
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断裂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反复刺激神经。多伴随关节松弛感和复位后易复发。需用支具固定3-4周,后期加强肩袖肌群训练,严重者需关节囊修复术。
5、骨折
暴力脱臼可能合并肱骨大结节或关节盂骨折,骨碎片可能刺激神经。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活动时骨擦音明显。需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愈合,定期复查骨痂生长情况。
脱臼后48小时内避免患肢负重,用三角巾悬吊保持肘关节90度屈曲。恢复期可进行钟摆运动预防关节僵硬,每日3组每组10次。饮食增加牛奶、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促进韧带修复。若麻木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手指活动障碍,需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排除永久性损伤。
骨折后钉子不取一般是可以的,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若钉子未引起不适且不影响功能,通常无须取出;若出现感染、疼痛或活动受限,则建议取出。
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取出钉子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金属钉子在体内长期留存可能发生电解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异物感或轻微疼痛,但多数人无明显不适。现代医学使用的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好,钛合金等材质可与人体长期共存,极少引发排异反应。钉子留存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钉子位置稳定性。患者若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且关节活动度正常,医生可能建议保留钉子。
少数情况下钉子必须取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内固定物可能影响骨骼发育,需在骨折愈合后尽快取出。钉子周围发生感染或导致慢性疼痛时,需手术清除病灶并取出异物。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造成神经血管压迫时,应立即干预。运动员等特殊职业人群若钉子位于关节附近,可能因长期摩擦导致软组织损伤,也建议择期取出。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防止钉子周围发生微骨折。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西蓝花等富含钙的食物。定期随访观察钉子状态,若出现局部发热、持续性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