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做什么检查能查到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梗塞做什么检查能查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梗塞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捕捉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特征性波形变化。急性期可见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典型表现,陈旧性心肌梗塞可能遗留病理性Q波。该检查无创、操作简便,适合急诊筛查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

2、心肌酶谱检测

通过抽血检测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细胞坏死时会释放这些特异性酶,其中高敏肌钙蛋白在发病3-4小时后即可检出,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需动态监测酶谱变化趋势,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梗塞范围和病程分期。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脉病变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位置。能明确梗塞相关动脉的病变程度,同时为介入治疗提供路径指导。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评估出血风险和肾功能,通常用于拟行支架手术的患者。

4、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塞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陈旧性病变可能发现室壁瘤形成。通过测量射血分数能判断心功能受损程度,对并发症如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5、心脏核磁共振

心脏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心肌水肿、坏死和纤维化区域,通过延迟钆增强技术可精确量化梗塞面积。对微小心肌损伤、非典型胸痛的鉴别诊断具有优势,但因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多用于复杂病例或科研评估。

确诊心肌梗塞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饮食应低盐低脂,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遵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出现胸痛加重、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肌梗塞跟中风有什么不同

心肌梗塞与中风是两种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脏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中风则是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发脑组织损伤。两者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危险因素上存在明显差异。

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常伴有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谱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需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硝酸甘油注射液等血管扩张剂。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常见症状为突发面部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意识障碍。头部CT或MRI可明确诊断。高血压、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是其高危因素。急性期治疗包括阿替普酶注射液溶栓,或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保护脑细胞。长期需服用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复发。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这两种疾病。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