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可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护理、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通常由高血糖、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皮肤神经末梢和微血管,导致干燥瘙痒。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
2、局部护理避免抓挠刺激皮肤,使用温和无香料的保湿剂如尿素软膏。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碱性肥皂使用,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3、药物治疗神经性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合并真菌感染需联用酮康唑乳膏,细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4、就医评估顽固性瘙痒可能提示严重神经病变或肾功能异常,需完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检查,必要时转诊内分泌科或皮肤科专科处理。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定期检查足部等易忽略部位,出现溃烂渗液及时就医。
糖尿病人可以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等因素个体化调整。
1、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常见剂型包括普通片、肠溶片和缓释片。
2、格列美脲磺脲类促泌剂格列美脲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低血糖风险,剂型为普通片剂。
3、西格列汀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通过延缓肠促胰素降解发挥降糖作用,具有低血糖风险小的特点,常见剂型包括片剂和复方制剂。
4、胰岛素对于1型糖尿病或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包括速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多种剂型。
糖尿病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血糖并配合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