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糖尿病透析并不简单,属于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手段,需长期规律进行。透析治疗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种方式,实际选择需结合患者血管条件、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估。
1、血液透析需每周到医院进行2-3次治疗,通过机器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可能引发低血压、肌肉痉挛等不适,需严格控制饮水量和饮食中钾、磷摄入。
2、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每日更换透析液4-5次。存在腹膜感染风险,需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可能因葡萄糖吸收加重血糖波动。
3、血管通路维护血液透析需建立动静脉瘘或留置导管,可能出现狭窄、血栓或感染。腹膜透析需长期留置腹透管,需注意导管出口护理。
4、并发症管理透析患者易出现贫血、骨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钙磷代谢等指标,配合药物治疗和营养干预。
糖尿病患者透析期间需坚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指标。
糖尿病人可以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等因素个体化调整。
1、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常见剂型包括普通片、肠溶片和缓释片。
2、格列美脲磺脲类促泌剂格列美脲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低血糖风险,剂型为普通片剂。
3、西格列汀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通过延缓肠促胰素降解发挥降糖作用,具有低血糖风险小的特点,常见剂型包括片剂和复方制剂。
4、胰岛素对于1型糖尿病或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包括速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多种剂型。
糖尿病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血糖并配合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