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胸痈要做什么检查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梗塞胸痈要做什么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梗塞胸痛需立即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及胸部CT检查。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伴有冷汗、恶心等症状。早期确诊对挽救濒死心肌至关重要,所有检查应在急诊绿色通道内快速完成。

1、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肌梗塞诊断的首选筛查工具,发病数分钟内即可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病理性Q波等特征性改变。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可判断梗塞部位与范围,下壁导联异常提示右冠状动脉病变,前壁导联异常多与左前降支闭塞相关。需注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可能仅表现为T波倒置或ST段压低。

2、心肌酶谱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包括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发病3-6小时后开始升高,肌钙蛋白特异性最高。酶谱动态监测可评估心肌坏死程度,肌钙蛋白峰值浓度与预后显著相关。需与心肌炎、肺栓塞等引起酶学升高的疾病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直观显示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通过导管技术可同期完成支架植入等血运重建治疗。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等高危情况需紧急干预,造影前需评估肾功能及造影剂过敏风险。

4、心脏超声

超声心动图可实时观察室壁运动异常,定位心肌缺血区域,测量左室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可通过超声确诊。床旁急诊超声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尤为重要,可快速鉴别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疾病。

5、胸部CT

冠状动脉CTA适用于低中危患者的筛查,能无创评估冠脉钙化及狭窄情况。增强CT对鉴别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有不可替代价值。急诊胸痛三联征检查可同步完成冠脉、肺动脉及主动脉成像,但需权衡造影剂肾毒性及辐射暴露风险。

心肌梗塞患者确诊后需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饮食宜低盐低脂,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并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二级预防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与心脏功能。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心律失常怎么办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心律失常可通过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下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药物治疗:针对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200mg/次,每日1次、美托洛尔片25mg/次,每日2次、普罗帕酮片150mg/次,每日3次等。同时,需控制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如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每日1次抗血小板聚集。 2、心脏康复: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如低强度有氧运动步行、骑自行车等,逐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减少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 4、饮食调节: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监测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病情恶化。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应注重饮食与运动的科学搭配,如每日摄入适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