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风湿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吴东海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风湿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包括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畸形以及系统性症状如发热和疲劳。风湿病是一类涉及关节、骨骼、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1、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活动后可能加重。疼痛部位多见于手指、腕关节、膝关节等。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多呈对称性,而骨关节炎的疼痛则多发生在负重关节。疼痛可能与关节滑膜炎症、软骨磨损或骨质增生有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2、晨僵

晨僵是指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现象较为明显,可能持续数小时。晨僵与夜间关节液积聚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适当的热敷、轻柔的关节活动以及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或艾拉莫德片等药物有助于改善症状。

3、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是由于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腔内积液或软组织增生所致。肿胀的关节可能伴有皮温升高和压痛。类风湿关节炎的肿胀多呈对称性,而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则可能突发且剧烈。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控制炎症。

4、关节畸形

关节畸形是风湿病晚期的表现,常见于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导致天鹅颈畸形或纽扣花畸形,骨关节炎则可能形成骨赘。畸形与关节软骨破坏、韧带松弛及骨质侵蚀有关。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延缓畸形进展,严重者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手术。

5、系统性症状

风湿病可能伴随发热、疲劳、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出现皮疹、光敏感及肾脏损害。这些症状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全身炎症有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羟氯喹片或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控制病情。

风湿病患者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饮食上建议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或散步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风湿性疾病的症状

小儿风湿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肿痛、发热、皮疹、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风湿性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环境因素、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炎治疗、免疫调节、物理治疗、药物干预、定期随访等方式控制病情。

1、关节肿痛

关节肿痛是小儿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滑膜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萘普生颗粒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慢性期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进行干预。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关节活动度,避免剧烈运动。

2、发热

反复低热或弛张热多见于风湿热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体温多在37.5-39℃波动。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外,需排查链球菌感染,必要时采用青霉素V钾片进行抗感染治疗。家长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患儿水分摄入。

3、皮疹

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皮肤表现常见于风湿热,可能与血管炎性反应相关。皮疹多呈一过性,伴随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严重者需联合泼尼松龙片控制免疫反应。家长需记录皮疹形态变化,避免抓挠刺激皮肤。

4、乏力

持续性疲劳与慢性炎症消耗、贫血等因素相关,患儿常出现活动耐力下降。除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颗粒纠正贫血外,建议调整作息并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家长应协助患儿制定适度康复训练计划。

5、活动受限

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晨僵现象尤为明显。物理治疗如热敷、水疗可改善症状,严重关节畸形需考虑滑膜切除术。家长需定期带患儿进行康复评估,预防关节永久性损伤。

小儿风湿性疾病需长期管理,家长应保持患儿饮食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避免寒冷刺激。建议每3-6个月复查炎症指标和关节超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新发皮疹或高热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