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小孩经常流口水可能与生理性因素、口腔问题、神经系统异常、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口腔清洁、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因素:婴幼儿唾液腺发育旺盛或长牙期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属于正常现象。家长需及时用软布擦拭口水避免皮肤刺激,避免捏脸等刺激唾液腺的行为。
2、口腔问题: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等疾病可能导致疼痛性吞咽困难。表现为拒食、哭闹,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西吡氯铵含漱液等药物缓解炎症。
3、神经系统异常:脑瘫、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可能影响吞咽协调功能。常伴运动发育迟缓,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必要时采用针灸或神经康复治疗。
4、吞咽功能障碍:先天性食管狭窄或喉软骨软化症等结构异常会导致唾液滞留。建议家长选择稠厚食物喂养,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日常可让孩子适量食用苹果泥、山药糊等黏稠食物锻炼吞咽,避免过硬或过小颗粒食物,若持续流涎超过2岁或伴随其他异常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康复科。
头晕恶心想吐可通过调整姿势、补充水分、穴位按压、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低血糖、前庭功能障碍、胃肠炎、偏头痛等原因引起。
1、调整姿势立即平卧或靠坐避免跌倒,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闭目休息减少视觉刺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加重症状。
2、补充水分小口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溶液,每次50-100毫升,分多次补充,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
3、穴位按压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横指)与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用拇指指腹中等力度按压30秒,重复进行可减轻恶心感。
4、药物治疗前庭抑制剂如盐酸地芬尼多片可改善眩晕,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缓解呕吐,H1受体拮抗剂如茶苯海明片对抗晕动反应,须遵医嘱使用。
症状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剧烈头痛、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发作期间避免油腻饮食,保持环境通风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