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可通过补液扩容、纠正原发病、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等方式治疗。肾前性肾功能衰竭通常由血容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肾血管收缩、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补液扩容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避免肺水肿。
2、纠正原发病针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感染性休克患者需控制感染源,失血患者及时输血。
3、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小剂量应用可改善肾血流,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顽固性低血压,需严格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
4、血液净化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合并高钾血症或酸中毒患者,间歇性血液透析用于尿毒症症状明显者。
治疗期间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指标。
尿毒症可能由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原因引起,这些疾病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1、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尿毒症最常见原因,长期炎症导致肾小球硬化,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需通过降压药、免疫抑制剂控制进展,必要时透析治疗。
2、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并逐渐加重,需严格控糖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护肾功能。
3、高血压肾病:持续高血压使肾小动脉硬化,肾单位缺血坏死,表现为夜尿增多、肌酐升高,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延缓病情。
4、多囊肾:遗传性肾脏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多在40岁后出现肾功能下降,需控制感染、高血压等并发症,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肾毒性药物使用,可延缓尿毒症发生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