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手足口病可通过居家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药物对症治疗等方式干预。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1周左右可自愈。
1、居家隔离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玩具,家长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隔离期应持续至疱疹结痂后1周,避免交叉感染。
2、皮肤护理家长需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疱疹,皮疹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出现破溃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口腔护理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溃疡面可喷开喉剑喷雾剂减轻疼痛。家长需准备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刺激性饮食。
4、药物对症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重症患儿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患病期间建议补充足量水分,选择牛奶、蒸蛋等富含优质蛋白的软食,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
小孩发烧伴随食欲不振可能由感染性发热、消化功能紊乱、口腔炎症、脱水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对症退热、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 感染性发热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体温升高抑制消化酶活性。建议家长监测体温,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退热药物,同时保持环境通风。
2. 消化功能紊乱发热时代谢加快易引发胃肠蠕动减缓。家长需准备米汤、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强迫进食,可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3. 口腔炎症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可能造成进食疼痛。表现为拒食流涎,家长可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选择温凉流质饮食。
4. 脱水电解质失衡持续发热可能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必要时口服补液盐Ⅲ,若出现嗜睡或尿量明显减少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患病期间优先保证水分摄入,选择藕粉、苹果泥等低渣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3天未退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