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特点是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通常表现为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极低或无法测得。
1、绝对缺乏: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几乎无胰岛素分泌功能,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
2、空腹低下:基础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空腹血糖显著升高,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3、餐后缺失:进食后无正常胰岛素分泌高峰,餐后血糖急剧上升,需通过注射速效胰岛素模拟生理性分泌。
4、C肽阴性:血清C肽检测水平极低,可作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根据饮食和运动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发生。
餐前血糖比餐后高可能由夜间低血糖反应、药物作用不当、肝脏糖原分解异常、糖尿病黎明现象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调整用药、监测血糖、改善饮食等方式干预。
1、夜间低血糖反应夜间未进食导致血糖过低,机体代偿性升高晨起血糖。建议睡前少量加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
2、药物作用不当降糖药剂量过大或作用时间不匹配可能导致反跳性高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药物用量。
3、肝脏糖原分解异常可能与肝脏疾病或激素紊乱有关,表现为空腹时肝糖输出过多。可检查肝功能并使用阿卡波糖等药物控制。
4、糖尿病黎明现象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清晨分泌高峰导致胰岛素抵抗。需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或加用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
持续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记录饮食和用药情况,及时与内分泌科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