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代谢异常及出血倾向,通常伴随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1、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正常但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同步下降。可能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有关,需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2、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遵医嘱使用达依泊汀α或倍他依泊汀等药物刺激红细胞生成。
3、铁代谢异常铁吸收障碍及利用不足导致缺铁,血清铁蛋白降低。需补充琥珀酸亚铁或蔗糖铁注射液,同时监测铁代谢指标。
4、出血倾向加重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尿毒症毒素蓄积易引发出血,加重贫血程度。需控制血压及透析治疗,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磷食物,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及铁代谢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肾缺血、肾毒性药物、急性肾小球肾炎、横纹肌溶解症等。
1、肾缺血:严重脱水、大出血或休克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需立即补液扩容,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碳酸氢钠片。
2、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或非甾体抗炎药等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促进排泄,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尿毒清颗粒。
3、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需控制原发病,采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双嘧达莫片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4、横纹肌溶解症:挤压伤、剧烈运动或他汀类药物使用导致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需大量补液碱化尿液,严重时行血液净化治疗,配合使用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复方α-酮酸片。
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监测肾功能指标,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所有治疗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