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尿酸和肌酐高可能由高嘌呤饮食、脱水、慢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药物治疗、透析等方式干预。
1、高嘌呤饮食长期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会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建议减少红肉摄入,增加低脂乳制品和蔬菜水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
2、脱水状态体液不足时肌酐浓度相对升高。每日饮水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避免剧烈运动后尿液浓缩。
3、慢性肾病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关,表现为夜尿增多、下肢水肿。需控制原发病,使用阿魏酸哌嗪、尿毒清颗粒等护肾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4、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诱发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依托考昔缓解症状,慢性期需持续服用降尿酸药物,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保持适度有氧运动,避免突然剧烈减重导致尿酸波动,肾功能异常者需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小球滤过率。
急性肾盂肾炎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
1、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70%-80%的病例,可能通过尿道上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腰痛、尿频等症状,可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治疗。
2、变形杆菌变形杆菌感染多见于尿路结构异常患者,可能与尿路结石、留置导尿管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
3、克雷伯菌克雷伯菌感染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通常伴随排尿困难、尿液浑浊等症状,可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等药物治疗。
4、肠球菌肠球菌感染多见于近期接受过泌尿系统操作的患者,可能与器械消毒不彻底有关,表现为持续性腰痛、尿急等症状,可使用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
建议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避免憋尿,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