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肺心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指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心病最常见的原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会导致支气管和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引起肺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配合长期家庭氧疗。
肺动脉高压可直接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继发性多由肺部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引起。患者活动后气促、乏力明显,严重时出现下肢水肿和颈静脉怒张。诊断需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治疗可选用安立生坦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必要时需进行房间隔造口术。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反复缺氧,会引起肺动脉血管收缩和重构。典型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长期未治疗可发展为肺心病。确诊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器或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肥胖患者需减重。
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可机械性阻塞肺动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的重要病因。患者可能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表现为突发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急性期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慢性期可考虑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会导致肺血流量增加,长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艾森曼格综合征。患儿多有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表现,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治疗需早期手术修补缺损,晚期肺血管病变不可逆时可能需心肺联合移植。
肺心病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寒冷季节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以减轻水肿,可适当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菠菜等。病情稳定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