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乳腺增生二类一般是指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中的2类,属于良性病变,恶变概率极低,无须特殊治疗。
1、BI-RADS分类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是国际通用的乳腺病变评估标准,通过影像学特征将乳腺病变分为0-6类。2类病变通常表现为囊肿、纤维腺瘤等良性病灶,影像学特征清晰规则,边缘光滑,无血流信号异常。这类病变可通过定期复查监测变化,一般6-12个月复查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即可。
2、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二类患者可能伴随乳房胀痛、结节感等症状,疼痛常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触诊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肿块,质地韧,活动度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但多为清亮或乳白色液体。
3、发病机制
乳腺增生二类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而孕激素不足,导致乳腺腺体过度增生。长期精神紧张、熬夜、高脂饮食等因素可能加重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略高。
4、鉴别诊断
需要与乳腺增生三类病灶鉴别,三类病变有低度恶性可能,恶变概率在2%以下,可能需要穿刺活检明确性质。若超声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血流丰富,或钼靶发现簇状钙化等可疑特征,需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5、日常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选择合适的内衣,避免胸部压迫。饮食注意减少咖啡因、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可进行温和的胸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用力挤压肿块部位。
乳腺增生二类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按时复查乳腺超声。若发现肿块短期内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皮肤凹陷等改变,需及时就诊。平时可通过乳房自检监测变化,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一周进行自检,采用指腹按压方式从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检查整个乳房。
孕29周胎动减少几乎不踢可能由胎儿睡眠周期、孕妇活动量减少、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评估胎儿状况。
1、胎儿睡眠周期:胎儿存在20-40分钟的睡眠周期,期间胎动减少属正常现象,可通过左侧卧位、轻拍腹部或进食甜食后观察胎动恢复情况。
2、孕妇活动量减少:孕妇久坐或卧床可能导致胎儿活动空间受限,建议每日进行适度散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胎盘功能减退: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胎动持续减弱伴宫高增长停滞,需通过胎心监护、B超检查确诊,必要时住院治疗。
4、脐带绕颈:可能与羊水过多、胎儿活跃度过高有关,典型症状为胎动突然减少伴胎心率异常,需立即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若2小时内胎动少于6次或较平日减少过半,应立即携带产检资料前往产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