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因素、骨髓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输注、脾切除术、血小板输注等方式治疗。
1. 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可能破坏血小板,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多数具有自限性,严重时可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恢复。
2. 免疫异常:自身抗体错误攻击血小板导致破坏加速,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选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配合利妥昔单抗调节免疫。
3. 药物因素:肝素、磺胺类等药物可能诱发血小板抗体产生。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
4. 骨髓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会影响血小板生成,伴随贫血或发热。需治疗原发病,急性出血时输注机采血小板支持治疗。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选择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征兆需立即急诊。
痛风患者适合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水中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等运动方式。运动选择需避免关节冲击,控制强度与时长。
1、低强度有氧运动快走、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促进尿酸代谢,建议每次30分钟内,每周3-5次。运动前后充分补水,避免剧烈加速。
2、水中运动游泳、水中太极等利用浮力减轻关节负担,水温宜保持在28-32摄氏度。注意避免长时间浸泡引发皮肤敏感。
3、抗阻训练弹力带、自重训练可增强肌肉保护关节,每组动作重复8-12次为宜。急性发作期暂停训练,康复后逐步恢复。
4、柔韧性训练瑜伽、拉伸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每个姿势保持15-30秒。避免过度弯曲受累关节,疼痛时立即停止。
运动时穿戴护具保护关节,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合并痛风石或关节畸形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