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脚骨折后怎么放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脚骨折后怎么放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脚骨折后需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用软枕垫高15-30厘米,保持踝关节高于膝关节。骨折初期应严格制动,避免患肢下垂或受压。

骨折后48小时内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仰卧位时可在小腿下方垫2-3个枕头,侧卧时需在两腿间夹软枕维持抬高位。坐姿时应使用脚凳或轮椅踏板保持足部抬高,禁止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夜间睡眠建议持续抬高患肢,可配合弹性绷带包扎但需避开骨折部位。抬高期间需定期活动脚趾促进血液循环,观察末梢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若使用石膏固定,抬高位需保持石膏干燥清洁,避免压迫骨突部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抬高度数需遵医嘱调整。

骨折恢复期除保持抬高位外,应补充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肉、豆制品。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非负重练习。避免过早下地行走,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卧床期间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每2小时更换体位并做深呼吸练习。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紫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患了狂犬病为什么会抽搐

狂犬病患者出现抽搐主要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和神经元损伤有关。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神经通路侵入脑组织后,可破坏神经细胞功能,引发肌肉痉挛、自主神经紊乱及脑水肿等病理变化,进而表现为特征性抽搐症状。

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随后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病毒抵达脑干和脊髓后,会选择性攻击神经元,尤其影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这种损伤导致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患者出现阵发性全身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典型表现为恐水症发作时的咽喉肌痉挛,伴随呼吸肌抽搐引发的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大脑皮层广泛受累可能出现癫痫样大发作,患者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抽搐。自主神经受损还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血压骤升、心率紊乱等,进一步加重抽搐症状。

除典型抽搐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肌群不自主抽动,如面部肌肉颤动或肢体轻微震颤。晚期患者因脑干功能衰竭,抽搐可能逐渐减弱转为肌张力低下。需注意的是,狂犬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疾病进展迅速且病死率极高,暴露后及时规范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任何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均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狂犬病属于致命性传染病,发病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家养宠物需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若发生可疑暴露,须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及时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暴露后处置。疫苗接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密切观察有无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但任何疑似症状出现均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