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摔伤没骨折可通过冷敷处理、热敷处理、伤口护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摔伤通常由外力撞击、皮肤破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原因引起。
1、冷敷处理
摔伤后24小时内可采用冷敷减轻肿胀和炎症。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适用于皮肤无破损的闭合性损伤。若局部出现麻木感应暂停冷敷。
2、热敷处理
摔伤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热敷有助于消散淤血,缓解肌肉僵硬,但皮肤破损或仍有明显肿胀时禁用。
3、伤口护理
表皮擦伤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清除泥沙等异物。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覆盖无菌纱布保护。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需就医清创处理。保持创面干燥,每日换药直至愈合。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淤血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吸收。肌肉痉挛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禁止自行使用活血类药物。
5、康复训练
肿胀消退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肌肉拉伤者需在疼痛缓解后开始等长收缩练习。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配合弹性绷带提供支撑。若2周未愈需排查韧带损伤。
摔伤后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避免患处承重或二次受伤。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西蓝花等。恢复期间出现持续加重疼痛、活动障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隐匿性损伤。
失血性休克病人需立即采取止血、补液、监测生命体征等紧急护理措施,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就医。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急症,护理核心在于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注。
失血性休克护理首要任务是控制出血源。外出血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四肢大出血可配合止血带使用,记录止血带绑扎时间。内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避免移动加重损伤。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优选大静脉穿刺,晶体液与胶体液交替输注维持血压。每15分钟监测一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意识状态与尿量变化。保持头低足高体位增加回心血量,休克体位需将下肢抬高30度。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调至6-8L/分,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所有操作需在持续心电监护下进行,记录每小时出入量,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失血性休克护理需同步进行病因处理。创伤患者需检查有无骨折端刺伤血管,内脏破裂者禁止经口进食。产科出血需持续按摩子宫,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冰盐水洗胃。输血前需交叉配血,大量输血时注意加温血液制品。休克纠正后仍需监测再灌注损伤,观察四肢末梢温度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建立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维持CVP在8-12cmH2O。做好防寒保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防止外周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护理重点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急性肺水肿。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保护骨突部位。监测血红蛋白动态变化,输血后复查凝血功能。清醒患者给予心理支持,解释治疗措施减轻焦虑。恢复期逐步增加肢体活动,从被动关节运动过渡到主动训练。出院指导需强调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