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摔伤可通过伤口清洁、冷敷处理、药物涂抹、包扎固定、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摔伤通常由外力撞击、皮肤破损、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位等原因引起。
摔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需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物和细菌。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刺激伤口,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擦拭周围皮肤。清洁后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对于轻微擦伤,清洁后无须特殊处理,自然结痂即可。
摔伤后24小时内对肿胀部位进行冷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处,避免冻伤皮肤。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冷敷配合抬高患肢效果更好。
表皮擦伤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红肿疼痛处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缓解炎症。皮肤完整无破损的淤青可使用肝素钠乳膏促进血肿吸收。药物使用前需确认无过敏史,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遵医嘱用药。
较大伤口需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包扎,关节部位损伤可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固定。骨折或严重扭伤需使用夹板临时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造成二次伤害。包扎不宜过紧,需定期检查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出现开放性伤口较深、活动性出血不止、肢体畸形、感觉异常或无法承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清创缝合、X光检查、石膏固定等医疗处置。头部摔伤伴呕吐或意识改变、胸腹部摔伤伴呼吸困难等需急诊处理。
摔伤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按摩或剧烈活动,防止加重肿胀。恢复期可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日常注意消除居家环境中的跌倒隐患,老年人建议使用防滑鞋具和辅助行走工具。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加剧、渗液化脓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复诊。
肋骨骨折咳嗽时疼痛通常与骨折断端移动刺激周围神经、肌肉牵拉以及胸腔压力变化有关。肋骨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咳嗽时胸腔扩张会导致骨折端摩擦或移位,刺激肋间神经引发锐痛,同时可能伴随局部肿胀、淤血等症状。
肋骨骨折后,咳嗽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骨折断端受到牵拉或挤压,直接刺激骨膜及周围软组织中的痛觉神经末梢。骨折周围肌肉如肋间肌、胸大肌在咳嗽时剧烈收缩,进一步加剧断端不稳定。若骨折端损伤胸膜,可能引发胸膜刺激性疼痛,疼痛常呈刀割样且随呼吸加重。部分患者因疼痛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存在多根肋骨骨折或骨折端严重移位时,咳嗽可能引发反常呼吸运动,此时疼痛程度更为剧烈且可能伴随呼吸困难。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因骨愈合缓慢,咳嗽疼痛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肿瘤转移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咳嗽疼痛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并伴随夜间痛。
建议肋骨骨折患者咳嗽时用手或枕头轻压患处减轻震动,保持半卧位降低膈肌压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避免剧烈咳嗽诱发气胸。若出现发热、咳脓痰或呼吸困难,需警惕肺炎、血胸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