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什么叫做肾周围炎?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叫做肾周围炎?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肾周围炎是指发生在肾脏周围脂肪囊、筋膜或结缔组织的感染性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腰痛、发热、尿路刺激征等症状。肾周围炎通常由尿路感染扩散、血行感染、邻近器官感染蔓延等因素导致,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干预。

1、感染来源

肾周围炎多由尿路逆行感染扩散所致,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菌。肾盂肾炎未及时控制时,细菌可穿透肾包膜侵入周围组织。血行感染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常继发于皮肤脓肿或心内膜炎。邻近器官如阑尾、结肠的化脓性病变也可直接蔓延至肾周间隙。

2、病理变化

炎症初期表现为肾周脂肪组织充血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形成蜂窝织炎或脓肿。脓肿可局限于肾周间隙,也可突破筋膜向腰大肌、髂窝等部位扩散。慢性期可能出现纤维化粘连,导致肾脏活动度下降。部分病例可合并肾盂积脓或脓肾,严重时诱发脓毒血症。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腰部钝痛、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征象,疼痛可向同侧下腹或腹股沟放射。查体可见患侧肾区叩击痛,腰肌紧张,部分患者出现脊柱侧弯。伴尿路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但约20%患者无尿路症状。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周低回声带或液性暗区,CT是确诊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炎症范围及脓肿形成。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脏轮廓模糊、腰大肌阴影消失。尿培养和血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体。需与肾结石绞痛、腰椎疾病、腹膜炎等鉴别,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

5、治疗原则

轻症可采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疗程需持续2-3周。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时需在CT引导下穿刺引流,严重者需行开放性清创手术。合并尿路梗阻者应同期解除梗阻,如留置双J管或经皮肾造瘘。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肾周围炎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以冲刷尿路。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及影像学。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存在尿路畸形或结石者应针对性处理原发病。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脓毒症表现时需立即急诊救治,预防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腰不好和肾有关吗

腰不好可能与肾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肾脏疾病、腰椎问题、肌肉劳损、不良姿势、长期久坐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腰部不适。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炎等可能引发腰痛,同时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腰椎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等也会导致腰部疼痛,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或无力。肌肉劳损和不良姿势则多与日常生活习惯相关,长期久坐或姿势不当会加重腰部负担。 1、肾脏疾病:肾结石、肾炎等疾病可能引发腰部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或绞痛,并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上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片,每次400mg,每日3次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2、腰椎问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可能导致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麻木或无力。治疗上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氯唑沙宗片,每次200mg,每日3次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3、肌肉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腰部肌肉可能导致劳损,表现为酸痛或僵硬。治疗上可通过热敷、按摩、适度休息缓解症状,避免过度劳累。 4、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会加重腰部负担,导致疼痛。治疗上可通过调整坐姿、站姿,使用护腰工具,进行腰部肌肉锻炼改善症状。 5、长期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疼痛。治疗上可通过定时起身活动、进行腰部拉伸运动,改善坐姿习惯,减少腰部负担。 日常护理中,建议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度进行腰部锻炼如瑜伽、游泳,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弯腰驼背。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