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鼻咽癌中晚期可通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疾病进展与EB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环境致癌物暴露、局部浸润转移等因素相关。
1、放射治疗:调强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可精准杀伤肿瘤细胞。治疗前需进行口腔护理预防放射性龋齿,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皮肤灼伤。
2、化学治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是常用方案,可同步或序贯放疗使用。化疗期间需监测骨髓抑制和肾功能,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3、靶向治疗:尼妥珠单抗针对EGFR靶点,适用于复发转移患者。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
4、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或结肠炎,需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
治疗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口服营养补充剂,适当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定期复查鼻咽镜和EB病毒DNA监测预后,出现头痛耳鸣等症状需及时复诊。
鼻咽癌放化疗可能出现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贫血等症状。骨髓抑制程度与化疗药物种类、放疗剂量、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1、白细胞减少放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可通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格司亭、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等。
2、血小板降低化疗药物可能损伤巨核细胞,引起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出血倾向。治疗可选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或输注血小板,药物包括艾曲泊帕、罗米司亭等。
3、贫血症状红细胞生成受抑制会导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如重组人促红素,严重时需输血支持。
4、骨髓恢复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2-4周骨髓功能逐渐恢复,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生冷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