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宝宝打了退烧针还发烧可能与药物未完全起效、感染未控制、脱水或药物剂量不足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调整用药及就医复查等方式处理。
1. 药物未起效退烧针起效需30-60分钟,期间可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2. 感染持续细菌或病毒感染未控制时发热易反复。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必要时复查血常规,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奥司他韦等抗感染药物。
3. 体液不足脱水会影响退热效果。家长需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必要时静脉补液。
4. 剂量不足体重计算错误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效不足。建议家长记录用药时间及剂量,避免重复用药,需医生评估后调整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方案。
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室内通风,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
3岁宝宝嗓子哑伴随咳嗽可通过调整室内湿度、增加水分摄入、使用加湿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哭闹过度、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咽喉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室内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范围,避免空气干燥刺激咽喉黏膜。建议家长使用湿度计监测,必要时放置水盆或湿毛巾增加湿度。
2、增加水分摄入:家长需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温水或蜂蜜水,缓解咽喉干燥。避免酸性或过甜饮品刺激黏膜,1岁以上儿童可少量饮用枇杷膏冲服温水。
3、使用加湿器:在儿童房内使用冷雾加湿器,夜间持续运行。家长需每日清洗加湿器水箱,防止细菌滋生加重症状。
4、遵医嘱用药:如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家长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小儿咽扁颗粒、氨溴索口服溶液或西替利嗪滴剂等药物。
避免让宝宝长时间大声哭闹或说话,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观察是否有喘息或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