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肝炎

通过粪口传播的肝炎有哪些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通过粪口传播的肝炎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学
王志学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通过粪口传播的肝炎主要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两种病毒均可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

1、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甘草酸二铵、水飞蓟宾、腺苷蛋氨酸等保肝药物。

2、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猪肉或海鲜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治疗需卧床休息,严重时可使用利巴韦林、胸腺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

预防粪口传播肝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型肝炎。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人比较容易患上爆发性肝炎

爆发性肝炎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有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酗酒者、免疫抑制状态人群以及接触肝炎病毒者。

1、慢性肝病:

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基础功能较差,病毒活跃复制时易诱发肝细胞大面积坏死。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

2、长期酗酒: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持续5年以上者,肝脏对炎症反应的代偿能力显著下降。戒酒是关键,可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

3、免疫抑制:

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或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肝炎病毒。这类人群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率低,需加强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防护。

4、病毒暴露:

医务人员、静脉吸毒者等接触血液制品的高危群体,存在乙肝/戊肝病毒暴露风险。暴露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降低感染概率。

建议高风险人群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凝血功能检查,出现黄疸、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