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手上的细菌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导致感染,常见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飞沫传播、伤口感染。
1、直接接触:皮肤直接触碰感染者或带菌者时,细菌可通过汗液、皮脂等介质转移,建议接触后立即用肥皂洗手。
2、间接接触: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揉眼、抠鼻等行为可能传播细菌,门把手、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需定期消毒。
3、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时手部沾染病原体,再接触他人可能传播链球菌等细菌,需养成咳嗽时遮掩口鼻的习惯。
4、伤口感染:皮肤破损时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可能引发化脓性感染,伤口应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细菌传播的关键,建议采用七步洗手法,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触摸面部黏膜。
身上突然长小水泡可能由接触性皮炎、汗疱疹、带状疱疹、天疱疮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局部护理、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
1、接触性皮炎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导致皮肤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密集小水泡伴瘙痒。避免搔抓,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
2、汗疱疹手足多汗或精神紧张诱发汗液潴留,形成深在性小水泡。保持患处干燥,外用尿素软膏、卤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缓解症状。
3、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簇集性水泡,常伴神经痛。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加巴喷丁胶囊等抗病毒及止痛药物。
4、天疱疮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表皮松解,形成易破溃的大疱。需系统使用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免疫球蛋白等控制病情发展。
出现水泡避免自行挑破,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或疼痛加剧等症状,持续不缓解需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