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于秀梅
于秀梅 聊城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沉积脂质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疾病。其核心原因包括遗传、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高血脂等,治疗方法涵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遗传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或血管壁结构脆弱,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包括血脂、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2、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诱因。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都会增加患病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高脂饮食则会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沉积于血管壁。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建议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并增加有氧运动。
3、生理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生理诱因。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导致内皮损伤;高血脂则直接促进斑块形成;糖尿病会加速血管病变。控制这些基础疾病至关重要,可通过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和饮食调整(如低盐、低糖饮食)来管理。
4、病理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管内皮轻微损伤,随后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完全阻塞。严重时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早期干预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包括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手术治疗(如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搭桥术)。
5、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对于严重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选择,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生活方式调整也至关重要,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富含蔬菜、水果、鱼类和橄榄油)和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定期随访和坚持治疗是长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吃谷维素为什么心脏跳得很快

服用谷维素后心跳加快可能与药物副作用、个体敏感性、剂量不当、潜在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

1、药物副作用

谷维素作为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若症状轻微可暂观察,持续不缓解需停药并就医。

2、个体敏感性

部分人群对谷维素成分敏感,可能引发自主神经紊乱导致心悸。建议立即停药观察,必要时换用B族维生素等替代药物。

3、剂量不当

超剂量服用可能干扰心肌细胞电解质平衡。须严格遵医嘱调整用量,避免与含镁、钙制剂同服。

4、心脏基础疾病

原有心律失常或甲亢等疾病患者,谷维素可能加重症状。需完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联用美托洛尔等控制心率药物。

服药期间避免浓茶咖啡因摄入,若持续心悸超过24小时或伴胸痛晕厥,须急诊排查心肌缺血等急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