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压缩性骨折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治疗、支具固定、微创手术及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疼痛。压缩性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常伴随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药物镇痛
压缩性骨折急性期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性疼痛,中重度疼痛可使用盐酸曲马多片或氨酚羟考酮片等阿片类药物。合并神经压迫时需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肠黏膜损伤。
2、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采用冷敷减轻肿胀,后期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超短波、经皮神经电刺激等理疗可阻断痛觉传导,超声波治疗有助于加速骨折修复。需由康复科医师制定方案,避免早期热疗加重出血风险。
3、支具固定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需佩戴硬质支具3-6个月,如胸腰骶矫形器或脊柱过伸支具,通过限制脊柱活动减少骨折端摩擦痛。需每日检查皮肤受压情况,逐步增加佩戴时间以适应。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需定制个性化支具。
4、微创手术
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适用于椎体压缩超过30%的顽固性疼痛,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骨折。脊髓受压者需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但需避免提重物等剧烈动作3个月。
5、康复训练
疼痛缓解后需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桥式运动、悬吊训练等。水中步行训练可减轻脊柱负荷,功率自行车有助于维持心肺功能。所有训练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骨折。
压缩性骨折患者需保持每日钙摄入量800-1200毫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便盆减少脊柱弯曲。恢复期避免弯腰搬重物、久坐等不良姿势,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定期骨密度检测可评估骨质疏松进展,吸烟饮酒会延缓骨折愈合需严格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