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缺营养性贫血应该怎么补

|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缺营养性贫血应该怎么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缺营养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B12、输血治疗等方式治疗。缺营养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缺营养性贫血患者应增加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铁含量高的食物包括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动物性食物,以及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叶酸丰富的食物有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同时应避免饮茶或咖啡与含铁食物同食,以免影响铁吸收。

2、补充铁剂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补充治疗。常用铁剂包括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富马酸亚铁颗粒等。铁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便秘等副作用。铁剂治疗通常需要持续3-6个月,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2-3个月以恢复铁储备。

3、补充叶酸

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要补充叶酸制剂。常用药物有叶酸片、复方叶酸片等。叶酸补充剂量应根据缺乏程度决定,一般治疗剂量为每日1-5毫克。同时应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对于妊娠期妇女,叶酸补充尤为重要,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4、补充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需要肌注维生素B12治疗。常用制剂有维生素B12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等。初期治疗通常为每日或隔日注射,待血象改善后改为每月维持治疗。

对于吸收障碍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维持治疗。同时应检查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等基础疾病。

5、输血治疗

严重贫血患者,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可能需要输血治疗。输血可快速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但并不能解决营养缺乏的根本问题。输血后仍需继续营养补充治疗。输血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缺营养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相关营养指标。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对于育龄期女性、孕妇、婴幼儿等高危人群,应加强营养筛查和预防性补充。如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贫血可能影响多个器官功能,应坚持规范治疗直至完全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1岁半了一直贫血怎么办

宝宝1岁半贫血需及时调整饮食并就医检查,常见原因为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治疗上可通过补充铁剂、改善饮食结构、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来纠正贫血。1岁半宝宝贫血多与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有关,母乳或配方奶中铁含量有限,辅食添加不当或挑食习惯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同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或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同时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等。饮食中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草莓、番茄,可促进铁吸收。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确保贫血得到有效纠正。若贫血持续或加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地中海贫血、慢性感染等潜在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喂养策略,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或儿科医生的指导。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