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误食含细菌的粪便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霍乱或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具体危害程度与细菌种类、摄入量及个体免疫力密切相关。
1. 急性胃肠炎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可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轻度感染可通过补液盐纠正脱水,严重时需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治疗。
2. 细菌性痢疾志贺氏菌感染会导致血便、里急后重。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黄连素,同时需要隔离消毒。
3. 霍乱弧菌感染表现为米泔水样腹泻伴严重脱水,属于甲类传染病。治疗以快速补液为主,辅助使用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口服补液盐。
4. 寄生虫传播蛔虫卵、绦虫幼虫等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需粪便检测虫卵,常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吡喹酮等驱虫药,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接触粪便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若出现持续腹泻、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