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牙齿掉了能否装回去取决于脱落时间和保存方式,恒牙完全脱位后30分钟内正确保存并及时就医通常可以再植成功。
恒牙因外伤完全脱出后,若牙根完整且脱落时间短,牙周膜细胞活性较高,再植成功率显著提升。脱落牙需手持牙冠部避免触碰牙根,用生理盐水或冷牛奶冲洗后放回牙槽窝,或含在舌下保持湿润。口腔医生会进行清创、复位固定,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2-4周后评估牙髓活力,必要时行根管治疗。儿童乳牙脱落通常无须再植,但需检查是否残留牙根碎片。
超过2小时的脱落牙或干燥保存的牙齿,牙周膜细胞大量坏死,再植后易发生牙根吸收。伴有严重牙槽骨骨折、牙根折断或龋坏严重的牙齿不宜再植。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再植后感染风险增高,需谨慎评估。
日常生活中进行剧烈运动时可佩戴运动牙托,避免牙齿外伤。牙齿脱落后应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创面止血,就医途中保持牙齿湿润。再植术后需进流食2周,避免咬硬物,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定期复查牙周愈合情况。夜间磨牙者应配戴咬合垫,防止再植牙受力过大。
牙周附着丧失水平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主要依据临床附着丧失程度、牙槽骨吸收范围及牙齿松动度进行判断。
1、轻度:临床附着丧失1-2毫米,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三分之一,牙齿无松动或轻微松动,可通过洁治、刮治等基础治疗控制炎症。
2、中度:临床附着丧失3-4毫米,牙槽骨吸收达根长二分之一,牙齿出现一度至二度松动,需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牙周系统治疗。
3、重度:临床附着丧失超过5毫米,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三分之二,牙齿出现二度至三度松动,常需牙周手术配合骨移植等再生治疗,部分病例需拔除患牙。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周病变可通过基础治疗有效控制,中重度患者需遵医嘱完成系统治疗并保持长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