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般能用甲钴胺,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有助于改善因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症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直接参与体内甲基化反应和核酸合成。对于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或代谢异常的患者,甲钴胺能绕过吸收缺陷环节发挥作用。临床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肠道手术后或长期素食者,表现为乏力、舌炎、肢体麻木等症状。治疗时通常联合叶酸补充,但需先排除单纯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避免加重神经系统损害。
少数患者可能对甲钴胺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或消化道不适。遗传性维生素B12代谢障碍者需谨慎使用,部分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需大剂量给药。恶性贫血患者需终身用药,但合并缺铁时需同步补铁。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避免与其他钴胺素制剂叠加使用。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甲钴胺片或甲钴胺注射液,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肝脏、鱼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出现心悸、头晕加重等不适需及时复诊,长期用药者每年应评估神经传导功能。
扁桃体手术后可能会发烧,多数为术后正常反应,少数可能与感染有关。扁桃体切除术后发热通常由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或继发感染引起,体温多波动在37.5-38.5℃之间。
术后1-3天内低热较常见,与手术创面渗出、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炎症介质释放相关。此时体温多不超过38℃,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如用温水擦拭颈部及四肢,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术后3天后持续发热或体温超过38.5℃,需警惕创面感染或继发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伴随咽痛加剧、分泌物增多、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控制感染。
术后发热也可能与脱水或应激反应相关,儿童因代偿能力较弱更易出现。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食,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创面出血风险。若发热伴随寒战、精神萎靡或创面异常渗血,应立即就医处理。
术后应保持环境通风,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5次,两周内避免过硬过热饮食。观察体温变化时需注意测量方法,运动或进食后30分钟内不宜测体温。恢复期出现反复发热或持续高热不退,需排除EB病毒感染、链球菌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咽拭子培养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