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过敏属于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保持气道通畅,并尽快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抢救,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利多卡因过敏的症状
利多卡因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药,但部分人可能会对其过敏。过敏反应可能从轻微到严重不等,轻微反应包括皮肤红疹、瘙痒等;中度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则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用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
2、抢救的第一步——立即停药
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利多卡因,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在医疗环境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采取精准的抢救措施。对个人或陪同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呼叫医生或急救服务。
3、药物抢救措施
肾上腺素:其为过敏性休克抢救的首选药物,可快速缓解气道阻力和低血压。通常建议以肌肉注射为主,每次用量为0.3-0.5毫克,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重复注射,但应间隔5-15分钟。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或氯雷他定,可缓解过敏导致的皮肤瘙痒、红疹等症状。这类药物通常通过肌肉注射或口服方式进行给药。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气道水肿,保护重要脏器不受损害。这类药物往往在过敏反应得到初步控制后立即使用。
4、物理急救措施
在等候药物生效期间,必须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可以采用仰头提颌手法,同时通过吸氧或人工呼吸支持患者的氧气供应。若患者脉搏微弱甚至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后续管理及预防
过敏危机解除后,建议患者留院观察至少24小时,以防复发。如果确诊为利多卡因过敏,应在病历中标记,并随身携带“过敏药物卡片”。采用局麻药物前,医师应选择其他可能的替代药物如丙胺卡因,但同样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一旦确诊利多卡因过敏,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涉及及时抢救、长期预防和医生指导。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在接受任何麻醉或药物治疗前需主动告知医护人员并严格进行过敏测试,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