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低血糖发作时才能化验出来吗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低血糖发作时才能化验出来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低血糖发作时通常能化验出来,但未发作时也可能通过其他检测手段发现异常。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异常、药物副作用、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低血糖发作时检测血糖是最直接的方法,此时血糖值通常低于正常范围,伴随心悸、出汗、手抖等症状。医院可通过静脉采血或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能明确反映血糖过低状态。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性低血糖,需依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捕捉夜间或空腹时段的异常波动。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或混合餐试验,评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

未发作时若怀疑低血糖,可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长期血糖趋势,或通过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胰岛素瘤、肾上腺功能减退等,即使未急性发作也可能在血液检查中发现异常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复查用药方案与血糖匹配度,避免药物蓄积导致延迟性低血糖。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饥饿,随身携带糖果应急。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出现头晕、冷汗等先兆症状,应立即进食并检测血糖,必要时就医完善胰腺CT、激素水平等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一型糖尿病通常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多见于青少年,依赖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多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控制。 1、发病机制:一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二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有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一型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二型患者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控制。 2、发病年龄:一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二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一型患者通常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二型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3、症状表现:一型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二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较轻,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视力模糊或皮肤瘙痒。一型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二型患者则可能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等。 4、治疗方法:一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剂量需根据血糖水平调整;二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治疗,病情进展后可能需要胰岛素联合治疗。 5、并发症风险:一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两种类型均需定期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 饮食方面,一型和二型糖尿病患者均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豆类;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护理方面,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