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缺血性心肌病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引起,常见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佳。
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斑块破裂可能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进一步阻断血流。典型症状包括活动后胸痛、呼吸困难。治疗需控制血脂,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严重时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或血管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堵塞冠状动脉分支,多见于房颤患者或高凝状态人群。突发剧烈胸痛伴冷汗是典型表现。急性期需溶栓治疗,如注射用阿替普酶,后期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
冠状动脉异常收缩导致一过性血流中断,常由吸烟、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诱发。表现为静息性胸痛,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需避免诱因并使用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通道阻滞剂。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速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多有头晕、心悸症状。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目标范围。
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硬化进程。患者常合并多饮多尿症状。除控制血糖外,需定期监测心肌功能,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药物。
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调整药物,避免擅自停药。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