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烫伤处褪皮后长小疙瘩可能是局部炎症反应或新生组织增生引起的,常见于烫伤愈合过程中的表皮修复阶段。可能与局部感染、过敏反应、瘢痕增生、接触性皮炎或毛囊炎等因素有关。建议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抓挠,及时就医评估。
烫伤后皮肤修复过程中,真皮层受损会刺激胶原蛋白过度增生,形成暂时性小疙瘩。这类疙瘩通常呈淡红色或肤色,质地偏硬,伴随轻微瘙痒。若烫伤深度较浅且护理得当,疙瘩多在2-3周内自行消退。期间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可遵医嘱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局部感染引发的疙瘩多伴随红肿热痛,可能出现黄色渗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需通过细菌培养确诊。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无菌敷料覆盖保护创面。
过敏反应导致的疙瘩呈密集丘疹样,常见于对烫伤药膏或敷料成分敏感时。表现为突发性瘙痒伴皮疹扩散,严重时出现水疱。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必要时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瘢痕体质者可能出现增生性瘢痕疙瘩,突出皮肤表面呈暗红色,触摸有硬结感。压力疗法联合硅酮凝胶涂抹可抑制增生,顽固性瘢痕需通过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毛囊炎引起的疙瘩中心常有毛发贯穿,多为葡萄球菌感染毛囊所致。保持患处干燥透气很重要,严重时可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抗真菌治疗。
烫伤恢复期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疙瘩持续增大、流脓或伴随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深部感染,需尽快到烧伤专科就诊。恢复期间严格防晒有助于减少色素沉着,避免使用不明成分的偏方涂抹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