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扭伤脚踝后48小时内应冷敷,48小时后可转为热敷。急性期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肿胀,恢复期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扭伤初期局部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组织液渗出,冷敷通过低温刺激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炎症反应。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时需用干净布料包裹,避免冻伤皮肤,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期间需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静脉回流。若皮肤出现苍白、麻木等异常应立即停止。
48小时后转为热敷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带走淤血和代谢产物。湿热敷效果优于干热敷,可用热毛巾或暖水袋,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避免烫伤。热敷同时可配合轻柔按摩,但肿胀未完全消退前避免用力揉搓。慢性期热敷建议每日2-3次,配合踝关节主动活动能预防软组织粘连。
正确处理扭伤需遵循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原则。急性期禁止热敷、酒精擦拭或剧烈活动,可能加重损伤。若72小时后肿胀疼痛未缓解,或出现皮肤青紫、关节变形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平衡训练等康复锻炼,逐步恢复关节稳定性。日常建议选择防滑鞋具,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高危活动时可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预防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