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和不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原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腹内压升高、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缓解症状和治疗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或严重情况的手术干预。
1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源于食管下括约肌的松弛或功能减弱。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够在进食后闭合,避免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然而,当括约肌松弛或压力不足时,胃酸便会逆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高油高糖饮食、进餐后立即躺下、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也容易诱发。
其他诱因包括肥胖、妊娠、胃排空延缓、重体力活动增加腹腔压力等。久坐、缺乏运动以及夜间习惯性吃宵夜也会让胃酸分泌更活跃,进一步加重反流。
2胃食管反流的危害
胃食管反流症状通常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灼热感、反酸、吞咽困难等。如果反复发作或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构成食管癌发生的长期风险。
3治疗方法
①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体重,避免肥胖;调节饮食结构,避免高脂肪、刺激性食物辣椒、咖啡、酒精等;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饭后立即躺下,建议餐后至少2小时再平卧;选择抬高床头约15-20厘米的睡眠姿势有助减少夜间反流。
②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抑酸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抗酸剂如铝碳酸镁片、瑞巴派特和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停药。
③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Nissen术来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封闭功能。
胃食管反流病虽常见,但不可忽视,如果症状频繁且用药效果不佳,请尽早就医进行规范诊治,以避免进一步恶化,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