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儿童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其特征主要有皮肤对称性瘀点瘀斑、血尿或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异常等。
紫癜性肾炎患儿通常先出现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可逐渐蔓延至臀部及上肢。皮疹可能反复发作,伴随轻度瘙痒。皮肤表现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小血管炎有关,家长需避免患儿抓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肾脏受累时可见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超标。部分患儿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尿中泡沫增多。这与肾小球基底膜免疫损伤相关,家长需定期用尿试纸监测,记录尿色变化,就诊时携带近期尿检报告。
约30%患儿伴随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或测压时发现收缩压超过同龄儿童第95百分位。家长需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血压,避免给患儿高盐饮食。
大量蛋白尿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眼睑及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患儿晨起眼睑浮肿明显,体重短期内增加。家长需限制钠盐摄入,记录每日出入水量,观察水肿消退情况。
少数重症患儿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提示急性肾损伤。可能伴随少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紧急就医评估是否需激素冲击治疗或透析支持,家长不可自行使用利尿剂。
患儿应卧床休息至紫癜消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饮食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鳕鱼等,限制豆制品摄入。恢复期每1-2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警惕病情反复。若出现新发皮疹、尿量减少或水肿加重,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