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运动健身

如何预防运动型哮喘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预防运动型哮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运动型哮喘成人多在剧烈运动数分钟开始发生典型的哮喘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重者可有烦躁不安、大汗等。症状可持续到运动停止后5-10分钟,但一般在运动20-30分钟后逐渐缓解。运动型哮喘的重点在于预防,运动之前吸入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运动前2小时口服此类药物可预防发作。药物可维持作用4-5小时。另一类可阻断运动性哮喘的药物是色甘酸钠,运动前吸入也同样有效。运动性哮喘的治疗十分有效,故不需禁止运动,相反应鼓励病人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可降低一定程度的活动量。目前认为,运动是运动性哮喘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运动后血压200/140mmHg危险吗

运动后血压升高至200/140mmHg属于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运动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运动强度过大、身体未充分适应运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病史、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运动后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及时干预。 1、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建议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负荷。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逐步放松,有助于血压平稳。 2、身体未适应运动: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无法及时调节血压。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逐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3、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运动后血压升高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控制慢性病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建议通过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运动后血压升高需引起重视,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控制慢性病风险因素。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血压波动。如血压持续升高或伴有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