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心衰透析患者临终前症状通常难以逆转,常见征兆包括呼吸困难加重、持续低血压、意识模糊、尿量显著减少等。这些表现多与终末期器官衰竭有关,需通过姑息治疗缓解痛苦。
1、呼吸困难加重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肺淤血,可通过吸氧、利尿剂减轻症状,但无法根治。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片、布美他尼片。
2、持续低血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发循环衰竭,需调整透析方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3、意识模糊脑灌注不足及毒素蓄积所致,可尝试小剂量镇静剂如咪达唑仑注射液,但需注意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4、尿量显著减少肾脏功能完全丧失的表现,此时透析仅能维持电解质平衡,无法改善预后。
此阶段建议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可通过调整透析频率、镇痛治疗及心理支持缓解症状,家属需做好临终关怀准备。
躺着血压高坐着血压正常可能与体位性调节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隐匿性高血压、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体位性调节异常部分人群因血管张力调节延迟,卧位时血液重新分布导致血压升高。建议避免快速起身,监测不同体位血压变化。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失调会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卧位时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高。可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必要时使用谷维素等调节神经药物。
3、隐匿性高血压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卧位时肾血流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负荷增加,可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
4、药物副作用部分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压力感受器功能。表现为用药后出现体位性血压波动,需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记录全天不同体位血压数据,避免高盐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血管弹性,若持续异常需完善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