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方法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医治疗便秘主要有调整饮食、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方法。便秘可能与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不足、阴寒凝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腹胀等症状。

1、调整饮食

饮食调整是中医治疗便秘的基础方法。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可多吃菠菜、芹菜、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软化大便。饮食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中药调理

中医常用润肠通便类中药治疗便秘,如麻仁丸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番泻叶颗粒可清热通便,适合热结便秘;苁蓉通便口服液能温阳通便,适用于阳虚便秘。使用中药需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便秘选择合适药物。中药调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依赖泻药。

3、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胃肠功能。常用穴位包括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能调理脾胃功能;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通调大肠气机;足三里位于膝盖下三寸,具有健脾和胃功效。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一般10-15次为一个疗程。

4、推拿按摩

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顺时针按摩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经右上腹、左上腹至左下腹,每次按摩5-10分钟。可配合按揉天枢、关元等穴位。推拿手法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按摩可在晨起或睡前进行,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5、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便秘。推荐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散步可促进胃肠蠕动,建议每天步行30分钟以上。太极拳动作柔和,能调节气血运行。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对改善便秘有特殊功效。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便秘患者应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无便意也应尝试。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可进行腹部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长期便秘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老年人便秘需特别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孕妇便秘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治疗方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寒胃凉,可以吃什么药

胃寒胃凉可通过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寒邪侵袭等原因引起。 1、温中散寒:胃寒胃凉患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缓解胃部寒冷、疼痛等症状。附子理中丸每次服用6克,每日2次;小建中颗粒每次服用1袋,每日3次;香砂养胃丸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 2、健脾和胃:脾胃虚弱导致的胃寒胃凉可服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健脾丸每次服用6克,每日2次;参苓白术散每次服用6克,每日3次;补中益气丸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 3、饮食调理:胃寒胃凉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冰激凌、西瓜等。可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羊肉等,这些食物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胃部寒冷症状。 4、保暖措施:胃寒胃凉患者应注意胃部保暖,避免受凉。可使用暖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胃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胃部寒冷、疼痛等症状。冬季外出时应穿厚衣物,避免胃部受寒。 5、规律作息:胃寒胃凉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胃部寒冷症状。 胃寒胃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同时,保持胃部保暖,避免受凉,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胃寒胃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