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饮食 > 食材营养 > 肉蛋类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使用方法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使用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可通过口服或管饲方式使用,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胃肠功能、营养需求及医生指导调整。常见使用方式主要有经口饮用、鼻胃管输注、胃造瘘管输注、空肠造瘘管输注、持续缓慢输注等。

1、经口饮用

适用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且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将营养剂按说明书比例调配成液体,分次饮用,每次200-300毫升,每日4-6次。可添加调味剂改善口感,但需避免与高温或酸性饮料混合。饮用后建议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减少胃肠不适。

2、鼻胃管输注

适用于吞咽困难或意识障碍患者。需通过鼻腔置入胃管,使用专用输注泵控制速度,初始速率建议30-50毫升/小时,逐渐增至目标量。输注前后需用温水冲洗管道,保持管道通畅。输注时抬高床头30度以上,预防反流误吸。

3、胃造瘘管输注

适用于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通过手术留置胃造瘘管,可直接输注营养剂。输注前确认管道位置,输注速度从50毫升/小时开始调整,单次输注量不超过400毫升。日常需定期消毒造瘘口,观察周围皮肤情况。

4、空肠造瘘管输注

适用于胃排空障碍或高误吸风险患者。营养剂需选择等渗配方,输注速度控制在25-40毫升/小时,采用持续输注方式。输注过程中监测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必要时调整输注方案。管道护理需严格无菌操作。

5、持续缓慢输注

适用于胃肠功能脆弱或高渗透压配方使用。通过营养泵24小时匀速输注,减少渗透压负荷。初始速率20-30毫升/小时,每8-12小时评估耐受性后递增。输注期间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记录出入量。夜间可适当降低速率维持基础营养。

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初次使用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逐步适应。注意观察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不耐受时应暂停并咨询医生。管饲患者需每日检查管道位置及固定情况,避免移位或堵塞。长期使用者应定期评估营养状况,调整配方及用量,配合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奶头挤一下有奶水

乳头受挤压时分泌液体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高泌乳素血症等病理因素有关。哺乳期女性因激素变化会出现泌乳,非哺乳期则需排查内分泌异常或乳腺疾病。

1、生理性泌乳

妊娠期及产后6个月内,催乳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腺泡分泌乳汁,此时挤压乳头出现乳白色液体属正常现象。哺乳结束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但部分女性可能持续数月仍有少量泌乳。日常需保持乳头清洁,避免过度挤压刺激。

2、乳腺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阻塞或炎症可能导致导管扩张,挤压时排出黏稠黄色或绿色液体。可能与内衣过紧、局部外伤等因素有关,常伴随乳房胀痛。需通过乳腺超声检查确诊,轻度病例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3、高泌乳素血症

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某些药物会导致催乳素异常升高,引发非哺乳期泌乳。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头痛等症状,血液激素检测可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调节泌乳素,或手术切除垂体微腺瘤。

4、乳腺增生

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可能伴随乳头溢液,液体多呈透明或淡黄色。与情绪压力、作息紊乱相关,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调节,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改善症状,需定期乳腺检查排除恶变。

5、乳腺癌征兆

少数单侧乳头血性溢液可能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的表现,尤其40岁以上女性需警惕。伴随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无痛性肿块时,应立即进行钼靶和病理检查。早期可行保乳治疗,晚期需联合使用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非哺乳期女性发现乳头溢液应记录液体性状、分泌频率,避免自行服用回奶药物。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减少咖啡因及高脂饮食,每月进行乳房自检。持续泌乳超过1个月或伴随其他症状时,需至乳腺外科进行激素六项、乳腺彩超等专项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