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多少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多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赵蕾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通常在出生后3-4天达到最低点,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

1、体重下降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因胎粪排出、水分蒸发及摄入不足导致暂时性体重下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恢复时间节点

多数新生儿在第7天左右恢复出生体重,母乳喂养儿可能稍晚,但一般不超过2周。

3、异常判断标准

若体重下降超过10%或2周未恢复,需排查喂养不足、感染或代谢性疾病等病理因素。

4、喂养干预措施

按需哺乳保证摄入量,监测排尿排便次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配方奶。

家长需每日记录体重变化,保持适宜室温减少能量消耗,若体重持续不增或出现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尿病性眼底病变怎样治疗好

糖尿病性眼底病变可通过控制血糖、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等方式治疗。糖尿病性眼底病变通常由长期高血糖、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严格监测并维持血糖稳定是基础治疗,需通过饮食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实现,避免血糖波动加剧视网膜损伤。

2、激光治疗

针对视网膜缺血或渗漏区域进行局部光凝,可延缓病变进展。激光治疗可能与视网膜水肿、出血范围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3、玻璃体切除术

适用于严重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通过微创手术清除浑浊介质。手术指征可能与纤维增殖程度、黄斑受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物变形、突然视力下降等症状。

4、抗VEGF药物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需重复进行。药物治疗可能与血管渗漏程度、黄斑厚度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视网膜水肿等症状。

定期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同时控制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