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哺乳期牙周病可通过口腔清洁、局部用药、专业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牙周病通常由菌斑堆积、激素变化、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减少菌斑堆积。哺乳期激素变化易加重牙龈炎症,需加强日常护理。
2、局部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碘甘油等局部药物。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3、专业治疗需到口腔科进行龈上洁治或龈下刮治,清除牙结石和病变组织。治疗可能引起短暂出血,不影响哺乳。
4、饮食调整增加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适量食用猕猴桃、牛奶等食物。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牙龈。
哺乳期治疗需兼顾母婴安全,出现牙龈出血化脓应及时就医,所有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
拔牙后需注意止血护理、饮食调整、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事项。
1、止血护理:咬紧医生放置的棉球或纱布约30分钟,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伤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出血。
2、饮食调整:术后24小时内进食温凉流质或软食,如粥、鸡蛋羹,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及使用吸管,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3、口腔清洁: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避免直接触碰伤口区域,刷牙时避开拔牙处。
4、避免剧烈活动:术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弯腰提重物等行为,以防血压升高引发出血或延迟愈合。
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复查,术后一周内避免吸烟饮酒以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