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稳定性心绞痛为什么抗血小板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稳定性心绞痛为什么抗血小板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稳定性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反应。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会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减少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2、防止斑块破裂后血栓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可能存在不稳定斑块,轻微刺激即可破裂。抗血小板药物能稳定斑块表面,减少血小板在破裂处的沉积,防止血栓完全阻塞血管。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但需注意监测出血倾向。

3、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减少稳定性心绞痛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药物通过抑制血栓素A2合成或阻断血小板ADP受体,维持冠状动脉血流。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须严格评估出血与获益比。

4、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改善血管舒张功能。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还能减少血管炎症因子释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调整用药方案。

5、减少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本质是慢性炎症过程,血小板活化会加剧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源性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血管壁炎症浸润。部分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如替格瑞洛片还具有直接抗炎作用,但需警惕呼吸困难等副作用。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400克,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严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定期复查血小板功能及凝血指标。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番泻叶会引起血压升高吗

番泻叶一般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但过量使用可能对血压产生间接影响。番泻叶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物质,常用于缓解便秘,其药理作用集中于肠道而非心血管系统。

番泻叶通过刺激肠壁神经丛促进肠道蠕动,其作用机制与血压调节无直接关联。常规剂量使用时,蒽醌苷类成分经肠道细菌分解为活性形式,主要作用于结肠黏膜,不会显著影响体液平衡或血管张力。临床观察显示,规范使用番泻叶制剂如番泻叶颗粒的患者,血压波动概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因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间接引发低钾血症。血钾水平降低可能干扰心肌电生理活动,此时需监测血压变化。对于存在基础心血管疾病者,严重脱水可能加重循环负荷,但属于继发性改变而非番泻叶直接升压作用。部分敏感个体可能出现肠神经反射性心率加快,但多为短暂性生理反应。

使用番泻叶制剂如番泻叶胶囊时,应避免与利尿剂联用。便秘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渗透性泻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规律使用番泻叶。出现心悸或头晕症状应及时停用,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紫菜等。老年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以预防脱水相关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