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多数肠胃炎患者无须进行胃镜检查,但若出现反复发作、症状加重或疑似并发症时建议遵医嘱检查。
1、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通过粪便检测和血常规即可确诊,一般无须胃镜。
2、慢性肠胃炎长期腹痛、消化不良可能需胃镜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黏膜病变,胃镜可直观观察胃部炎症程度。
3、出血或贫血若出现呕血、黑便或不明原因贫血,胃镜可明确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点或溃疡等器质性病变。
4、治疗效果差规范治疗2周以上症状未缓解时,胃镜有助于排除胃癌、克罗恩病等潜在疾病。
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评估。
肠炎严重了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变成肠癌,但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增加肠癌风险。肠炎发展为肠癌的概率主要与炎症类型、病程长短、遗传因素、治疗是否规范有关。
1、炎症类型: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癌变风险较高,普通感染性肠炎极少癌变。
2、病程长短:炎症持续超过8-10年且未规范治疗时,肠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可能诱发异型增生。
3、遗传因素:有肠癌家族史者若合并慢性肠炎,基因突变累积会显著提升癌变概率。
4、治疗规范:规范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定期肠镜监测可降低90%以上癌变风险。
建议慢性肠炎患者每1-2年进行肠镜检查,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